25 / 04 / 19
胶卷洗出来了;
买了 Raycast Pro + AI。
本周和下周娱乐生活的主题大概是“疾风追梦”(Sonnet 老师说:"疾风追梦",它既呼应了《强风吹拂》的意象,又暗合了所有作品中人物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内核,同时保持了简洁的文艺气质。),本周看的作品好像还有一个奇妙的共同点:拉近了我和这些遥远的(甚至不存在的)人之间的距离。
还在看《强风吹拂》
《当我谈跑步时,我谈些什么》8/10
村上像是朋友一样在叙述跑步的经历与思考,看完这本书后村上似乎不再是遥远的、不可及的知名作者了;他更像是身边活生生的人,一位总是在跑的朋友。
《Drive To Survive Season 7》 7/10
不太喜欢网飞充满综艺感的、刻意的、戏剧化的处理,但又不得不承认是 DTS 让我重新回到每周末仰着脖子盼望五盏红灯熄灭的日子(当然还有冠宇)。
新加坡那一集不再是专业的摄像扛着巨大的相机侵入小小的围场,把镜头交给了车手们自己。我很少关注比赛之外的故事,在此之前二十位车手于我而言只是一串字符)甚至只是三个字符,但看完那一集,他们好像更立体了。
《阿甘正传》10/10
非常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,无论是构图、色彩,还是情节、内核。伟大的母亲、从一而终的爱、一直奔跑的勇气、战火下跑回丛林的友情、就算战友离世也要把捕虾赚来的钱寄给战友母亲的真诚,阿甘正传写了太多美好的像是泡泡的东西。
阿甘坐在长椅上娓娓道来的人生故事,或许路人觉得是吹牛是玩笑,但又像是对朋友毫无保留的诉说。
才发现昨天胶卷洗出来了,快门的闭合好像有点问题,好多照片都有点像长曝光了(也可能是 ISO 不对导致的?)。还是有不少喜欢的照片的!用 35 拍照的感觉是远远地窥视别人的幸福。
超好的天气,超美的蓝调时间。
一点点的奶香普洱好像小学门口的避风塘,5 块钱一杯,还送一张下次减 1 元的券,总是在有补课的周末才能让妈妈买。
健身房的镜子种类丰富到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样子。
差点忘了用掉用积分换的板烧三件套骨折券…
想着开完组会来看川内伦子的个展,吃完麦当劳跑到 Fotografiska 才发现周一闭馆,为自己难得的 P 付出了惨痛的代价。
想了想还是没有坐地铁回学校,哪怕可以节省一半的时间,还是留在地面上看看日落和蓝调吧。
累到刷视频都不开倍速了。
想用万物煎蛋…卷心菜/西葫芦/彩椒/蟹肉棒…
炒面炒饭炒粉还是有小青菜的好吃🥹。
刷到了摸老师读评论的视频 。
Q:有没有什么以前没有的烦恼?
A:我不会说话了。你比方说是这样的,我以前很喜欢写东西,写一些想法啊、一些有的没的东西,以前写了很多,而且我觉得我写东西很快乐。
你看我其实是一个不太有自信的人,但是我对我自己写的东西很有自信,我很喜欢我自己写的东西,但是我已经很久没写了。因为我不知道要表达到什么程度。
很多东西是你讲出来之后,他们会有不同的解读;然后另外一种是你写出来之后,他们会对不符合他们预期的那部分进行猜测,他认为你没有说实话。
很多东西就变成了,本身是一种放松的写作,变成了一种无休止的自证的开始,整件事变得无聊且琐碎,我发现我自己不会说话了。
……
好像这是我喜欢写 Threads,写 Blog 的原因,写起来没有什么压力。Threads 上的朋友们总是温暖的、友善的,会给你真挚的祝福、鼓励和建议。Blog 只是单纯的没有什么人看,也没有开放评论(鸵鸟埋头)。
开始看《Tiny Experiment》。(发现最近兔子和 vv 的一致性好高,一周吃了他俩的两款安利。另外一款……往下看!)
在群里分享了摸老师的那个视频,豆总说:“对此我用三毛女士的一句话回应,‘你对我的百般注解和识读,并不构成万分之一的我,却是一览无遗的你。’所以我没有必要证明我的表达,你怎么看我只能代表你是什么。”
又学到了,还是要和朋友分享啊,总会有收获的!
又是没写论文的一天,但看完了 Folo 里攒的文章。
依然没吃到食堂的轻食。
看了《阿甘正传》,喜欢颜色、构图……但那好像不是重点。喜欢这个故事。
吃了兔子和 vv 的安利,拿了 Raycast Pro 的教育优惠,咬咬牙下单了 Raycast Pro + AI。是严格意义上第一次为 AI 工具付费,不是一笔很小的开支,但感谢低保,让我可以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这笔钱。看来 Kindle 又要继续服役很长很长时间了。准备摸索一下 Raycast 的更多功能,之前一度都只是在当做普通的启动器和窗口管理工具在用。虽然可以把启动器的 Pro 功能当做免费附送,但还是希望能用回票价。
最近的工作强度可以用怠惰概述,大概 AI 工具的思考都比我勤勉的多。日子大多用在了刷永远看不完的 vlog 上。虽然从上二休五逐步变成了上四休三,但有效的工作时间依然少的可怜。
最近有点像咸鱼,在看鹿哥的《清单人生》的时候才发现,我好像没有这么一个 list,只有眼前的、冲动的物欲。不知道方向、规划是在什么时候被弄丢的,或许是时候该找一找了。
老师很爱说些看起来像是废话的大道理,但是这次他说的对,写下来才是真正的思考,想一想不是。
前段时间回家吃饭的时候,父亲说,“你要想清楚你读研到底是为了什么,如果是为了逃避就业或者为了所谓的薪水,那你不如不读。我一直以为你读研是因为喜欢这个行业、这个方向,是为了学明白想学的东西。”在来到这里之前,或者说在去年之前,我好像依然对方向充满热情。求知欲是什么时候散去的呢?大概是在发现组里的条件不足以让我做一点真的方向前沿的工作(但又有几个人能去做那些 state-of-the-art 的工作呢?)。而且这真的是我成为咸鱼的理由吗?大概只是想偷懒、想过“好日子”的借口罢了。
回到那个对知识、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状态吧,00。